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開什么店好
你好,我是勐臘人,縣一中的學生,
有幾個建議,
女裝店,但要以現(xiàn)在的學生方向為主,
冷飲店,加盟的比較好,現(xiàn)在這里茶物語天天爆滿,
如果你有足夠的資金,你可以開匡威店,現(xiàn)在的學生有比較喜歡這個牌子的鞋子,我都是到思茅去買
我是勐臘人,縣一中的學生,
有幾個建議,
女裝店,但要以現(xiàn)在的學生方向為主,
冷飲店,加盟的比較好,現(xiàn)在這里茶物語天天爆滿,
如果你有足夠的資金,你可以開匡威店,現(xiàn)在的學生有比較喜歡這個牌子的鞋子,我都是到思茅去買。
開西餐廳,因為勐臘都沒有一家西餐廳,生意肯定紅火
發(fā)廊
二、西雙版納有哪十三個民族?
漢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回族、苗族、佤族、壯族、景頗族。
截至2018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常住總?cè)丝?18.80萬人,增加0.80萬人,其中城鎮(zhèn)常住人口57.05萬人,占常住總?cè)丝诒戎貫?8.02%,提高1.17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2.59‰,死亡率為5.68‰,自然增長率為6.91‰。戶籍總?cè)丝?00.87萬人。
城鎮(zhèn)人口40.07萬人,占戶籍總?cè)丝诒戎貫?9.73%;少數(shù)民族人口78.54萬人,占戶籍總?cè)丝诒戎貫?7.86%?;Z族是中國最后一個被國務院批準的民族,有2.51萬人。西雙版納世居著13種民族。
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版納,由于本地佛教傳統(tǒng)歷史悠久,并臨近老撾、緬甸等佛教國家,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在這里深入人心,處處可見類似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傣族和布朗族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其他民族也有部分人信奉佛教。
擴展資料:
氣候
西雙版納地處熱帶北部邊緣,北有哀牢山、無量山為屏障,阻擋了南下的寒流;南面東西兩側(cè)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灣,夏季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太平洋東南氣流的影響,造成西雙版納氣候終年溫暖濕潤,無四季之分,只有干濕季之別。
干季從當年11月到次年4月,濕季從5月至10月。全州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8.6~22.9℃之間。
語言文字
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西雙版納傣文為傣泐文(西雙版納傣文),以印度梵文為基礎。
20世紀50年代,對西雙版納傣文在原有文字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改進后的傣文稱為新傣文,原有的文字稱為老傣文。改進后的西雙版納傣文,在保留原來字母形式和表音特點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語音增刪了若干字母,改變了聲調(diào)符號,并對字母讀音、附加符號的使用和書寫規(guī)則作了規(guī)范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傣族、漢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苗族、回族、佤族、壯族、景頗族13種,除漢族外,我州有世居少數(shù)民族12種。
歸屬布朗族的曼咪人、昆格人
歸屬哈尼族的阿克人、補過人、排角人
未識別民族有克木人、老品人、八甲人
傣族,哈尼族,基諾族,布朗族,彝族,景頗族,拉祜族,瑤族,苗族,回族,佤族,壯族,布依族
還有木克人
三、傣族的習俗有哪些?
一、民居習俗: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筑。竹樓近似方形,以數(shù)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墻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yǎng)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二、服飾習俗: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發(fā)、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征。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三、飲食習俗: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xiàn)舂現(xiàn)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現(xiàn)吃現(xiàn)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魚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松即可進食。四、節(jié)慶習俗: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jié)日與佛教活動有關(guān)。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jié)是最盛大的節(jié)日,屆時要賧佛,并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傣族的風俗習慣
?
禁忌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fā)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nèi)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nèi)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日常食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xiàn)舂現(xiàn)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現(xiàn)吃現(xiàn)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魚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松即可進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曬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濁,使味變酸,然后曬干儲藏。吃時放少許煮菜或放在湯內(nèi)。這種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幾乎每天都吃。據(jù)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呂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內(nèi)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雞、燒雞,極喜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chǎn)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春季江水里巖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后撕成薄片,曬干,用竹篾穿起來待用。做菜時,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將滾油倒上,然后加鹽攪拌,用糯米團或臘肉蘸食,其味美無比。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后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diào)料央而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喙鲜钱a(chǎn)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涼菜拼盤。
傣族地區(qū)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制作各種風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gòu)成的一個重要部分。經(jīng)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捕蟬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蟬群落在草叢中時,蟬翼被露水浸濕,不能飛起,婦女們就趕快把蟬揀入竹籮里,回后后入鍋焙干制醬。蟬醬有清熱解毒,去痛化腫的醫(yī)療作用。傣族人普遍喜食螞蟻蛋,經(jīng)常食用的是一種筑巢于樹上的黃螞蟻,取螞蟻蛋時,先將螞蟻驅(qū)走,然后取蛋,螞蟻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綠豆,有的小如米粒,潔白晶亮,洗凈曬干,與雞蛋一起炒食,其味鮮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時制醬,熟食時用雞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筍、沖天椒,輔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風味純正,清潔衛(wèi)生。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數(shù)不高,是自家釀制的,味香甜。茶是當?shù)靥禺a(chǎn),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只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食檳榔,拌以煙草、石灰,終日不斷。由于長期嚼食唇齒皆黑,口液如血,人以為美。燒陶業(yè)較發(fā)達,大部分飲餐用具多由婦女燒制。
一、傣族的風俗習慣
傣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會主動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飯菜。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從不大喊大叫,不罵人,不講臟話。
婦女從客人面前走過,要攏裙躬腰輕走;客人在樓下,不從客人所在位置的樓上走過。每戶人家都備有幾套干凈被褥,供待客之用。
有的傣族村寨,還在大路旁建有專用于接待客人的“薩拉房”。 到傣家作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腿说絹碇畷r,門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銀缽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葉輕輕潑灑到客人身上。
走上竹樓入座后,老咪濤會給客人手腕上拴線,以??腿思槿缫?,平安幸福。到過傣族村寨的遠方客人都被傣族熱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動,留下難忘的印象。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他們喜歡依水而居,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