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是個歷史悠久,有著獨特文化內(nèi)涵的民族。他們善良聰穎、勤勞勇敢,以大山為居,自稱“山哈”(“山客”之意),過著“種樹還山,種菁為活”的農(nóng)耕生活。和祖國大家庭中的其他民族一樣,飲茶之風在畬族生活習俗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從畬族的“茶歌”中,我們可以領(lǐng)略到,飲茶不單是一般的生活習慣,而且還有一整套的迎賓待客的禮節(jié),有其不可忽視的審美價值。 “鳳凰茶”茶藝表演,正是取材于畬鄉(xiāng)的一個生活習俗:飲蛋茶。 福建屏南縣的甘棠鄉(xiāng)巴地畬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葉臥底,上擱一個完整的生蛋,用滾燙的山泉水澆熟,沏出“艾蛋茶”。每逢村中男人辦大事、干重活,或身有小恙時必飲此茶――艾葉可祛痧解毒避邪氣,蛋可進補,故奉蛋茶又成為迎賓待客的上等禮節(jié)?! ‘屪迦嗣癯缟续P凰可追溯該民族的產(chǎn)生之時。鳳凰崇拜的遺風一直保留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畬族婦女的頭髻叫“鳳頭髻”,衣飾花紋叫“鳳挑”,花鞋上有“鳳尾紋”,全身裝束叫“鳳凰裝”。而在日常民事活動中,每逢喜慶,畬民總是莊重地在居屋正廳的壁上或梁上貼上“鳳凰來儀”、“鳳凰至此”的字條,或“鳳凰朝陽”的圖畫。所有的這些,都說明了畬族人民已將自己的精神與信仰與鳳凰不可分割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了――而鳳凰正是中華民族所崇尚的真、善、美的象征?! ≡诓杷嚤硌葜杏脕頋财愕募t蛋叫“鳳凰蛋”。蛋在中國文化中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從神話學的角度上看,“蛋”與人類的繁衍有象征同構(gòu)的關(guān)系。在我國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神話中,自然的混沌狀態(tài)是一個“宇宙蛋”――一個孕育生命的大子宮。民間中,女子出嫁時,陪嫁的被服箱里塞有煮熟染紅的紅蛋(鳳凰蛋),這與生命的觀念是聯(lián)在一起的?! ≌撞杈叻譃榕?、盞、杯、壺、通、爐等,造型上設計成鳳凰的各種形象與圖案;鳳凰精神品質(zhì)高潔,故用純銀來精心打造――畬民把銀看作高貴的象征,用它來塑形,很能體現(xiàn)茶藝的審美特征。我們不妨設想一個:一個身著“鳳凰裝”的畬族少女用這樣的茶具將“鳳凰茶”恭奉在貴客面前,不正是應驗著畬民們喜愛的那句著名的吉語:“鳳凰至此”嗎?再設想一下,當客人手捧銀杯輕嗅,蛋香、茶香中交雜著艾葉的苦涼之氣沁入肺腑,不令人心曠神怡嗎? 背景音樂采用了福建屏南地區(qū)音協(xié)主席、作曲家丁獻芝先生特地為茶藝表演創(chuàng)作的“銀芽留芳”。該音樂取材廣泛流傳在閩東、連江羅源等地的畬族傳統(tǒng)樂曲,表現(xiàn)喜慶吉祥,與表演相得益彰,和諧一體,情韻盎然,更顯民族特色?! ”硌莨卜职藗€步驟: 1、鳳凰嬉水:這里指淺綠色的艾葉在水中滌洗,艾葉形似鳳凰而取名?! ?、鳳盞溜珠:這里指紅蛋在似月芽狀的白銀器皿中滌洗,喻意新的生命接受大自然的洗禮?! ?、丹鳳棲梧:指珠形物呈圓狀在這里指蛋黃,艾葉又似梧桐葉,喻意鳳凰在梧桐樹上棲息。 4、鳳穴求芽:茶壺蓋口喻穴,茶葉喻為芽,這里指茶葉放置于茶壺中,暗喻:鳳求凰,有交媾之意。 5、鳳舞銀河:指茶壺的流,瀉出狀象天上的銀河,鳳凰在銀河上翩翩起舞狀?! ?、白龍纏鳳:這里指壺的“流”直對“銀通”下瀉時水流的纏繞狀而取名,暗喻二物纏綿之意。 7、鳳凰沐浴:滾燙的大水壺在茶杯上,下瀉澆灌,似淋浴狀,這里暗喻鳳凰在“鳳凰池”中接受大自然的沐浴?! ?、金鳳呈祥:“鳳凰茶”泡制完成后所呈現(xiàn)的景象,象一只金色的鳳凰在梧桐樹梢上,白云纏繞金色的太陽,相互映襯,暗喻鳳凰來到人間把幸福、吉祥無私的奉獻給所有熱愛生活的人們?! ‘斘覀兟犞尭?,品嘗畬家茶時,定會深切感受到畬家兒女的真情厚意。畬家泡茶有多種講究,多種方式,如“寶塔茶”、“皇帝茶”、“新娘茶”、“合歡茶”、“四大姓氏茶”等等,都可以演澤出美好的“茶藝”及其它藝術(shù)作品,只是尚待于我們的開發(fā)整理。正如畬歌里唱的那樣:“人情流(留)在碗中央,我郎接茶未在行,也知這茶真好吃,人情盡好水會香”。
畬族與茶文化王建林(浙江省景寧縣特產(chǎn)局)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畬族是56個民族中的一員,歷史上居無定所,四處遷徙,而且大多散居在峰巒重疊的深山,這些地帶氣候土壤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加上畬族是一個勤勞且勇于開拓的民族,因此畬民遷徙到那里,拓荒到那里,種茶到那里,在漫長的栽茶、采茶、制茶、飲茶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積淀起了獨具特色的畬族茶文化。為了弘揚這一文化奇葩,筆者以景寧畬族自治縣畬民從事的茶業(yè)活動為素材,對畬族茶文化作一初步探索和闡述。見縫插針廣種茶世居景寧的畬民歷史上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多集聚在山腰地帶,雖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但盡占有的可耕田地卻都是從陡峭的山坡上千辛萬苦通過認真修筑梯級而獲得的,修筑的梯級園地土壤腐殖質(zhì)豐富,十分適宜茶樹種植。同時這里綠樹成蔭,終年云霧繚繞,孕育了茶葉優(yōu)異的自然品質(zhì),因而自唐永泰以來,#-,畬族太祖雷進裕等人先后從福建、廣東等地遷徙這里后,不管是單家獨戶還是小聚居,他們都在自筑梯級園地上見縫插針種植茶樹,從而留下了“畬山無園不種茶”、“園里無茶不成寮(屋),山上無茶不成村”等畬諺。新中國成立前畬族人民占有的土地較少,大都要用以種植水稻、紅薯等糧食作物,因此他們只有在園邊地頭點穴叢栽。新中國成立后畬民翻身作了主人,不僅分得了較多的土地,而且掌握了山地保土技術(shù),等高條植種植技術(shù),建起了高標準專業(yè)茶園,因此如今畬鄉(xiāng)是“梯園層層繞村轉(zhuǎn),茶園條條綠油油”,茶葉生產(chǎn)已成為畬鄉(xiāng)家家必有的生產(chǎn)致富內(nèi)容。以茶冠名命地名筆者曾對1990年編輯的《景寧畬族自治縣地名志》進行研究,并實地作了一些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本縣所轄地域從政區(qū)地名到名勝古跡、從人工建筑到地理實體均有用茶命名的茶地名。這些不同或相同的茶地名,有的代表行政區(qū)域,如本縣不僅有多處同名同字的茶園村,還有茶園鄉(xiāng),在人民公社化時代還設有茶園管理區(qū);有的代表人工建筑,如“氵祭茶橋”,就是澄照鄉(xiāng)氵祭頭村通過發(fā)展名茶增加經(jīng)濟收入后,村民聯(lián)手在大赤坑上架起連接上下二村,象征民族團結(jié)友誼的石拱橋。有的代表地理實體,如茶園嶺,便是一條兩邊種滿茶樹既陡又長的山嶺。通過對茶地名的分類,可以看出當?shù)夭铇渖L的地形及范圍,如是茶地名中帶有排字的,如“茶排”,就是指沿山腰或山頭延伸的較長較平坦的山徑地段都種有茶。如是茶地名中帶有畈、坪字的,如“茶坪”、“茶畈”,就是指一塊較大平坦的丘陵山地亦種上茶。此外若地名帶有“灣”、“坑”“岙”、“壑”字的,說明茶樹栽培分布地域廣泛??傊诋屶l(xiāng)景寧,大量的地名用茶命之,使茶與地名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反映了當?shù)鼐哂猩羁痰牟栉幕瘍?nèi)涵。究其茶地名的來歷,總的講都是因產(chǎn)茶而得名,如“茶灣”、“茶鞍”等。有的反映畬家客來敬茶的習俗,如“茶亭”、“茶堂”,講的是當?shù)禺屆駷檎写姆絹砜投O的供茶點。還有的以茶葉品質(zhì)來命名,如惠明寺村有一地段原叫寺外崗,由于地處優(yōu)越境地,1915年畬族農(nóng)婦雷承女選用這里的鮮葉原料采制的惠明茶,榮膺美國舊金山為紀念巴拿運河開鑿成功舉辦的萬國博覽會金獎,當?shù)卮迕癖惆阉峦鈲徃麨榻鹣銔?,意在獲得金獎,香高味濃,至今民間仍流傳著這樣一首山歌:“惠明寺外金香崗,這里采茶那里香,那里采茶這里香,采完茶葉滿山香”,總之有茶才有茶地名,茶地名是景寧畬鄉(xiāng)一個較為普遍的茶文化現(xiàn)象。鄉(xiāng)俗濃重飲茶習茶是畬族人民必備的飲料,用茶敬老待客是畬家的傳統(tǒng)習俗。每年逢清明采茶時節(jié),畬家的媳婦必親自采制幾斤絕對上等的名茶,并加以密封貯藏,每到大年初一娌妯們就爭先邀請爹姆及親戚叔嫂到自家敬品一杯“春節(jié)茶”,她們不僅在采制名茶時就十分考究,在沏泡時也十分注重技巧,煮茶的用水必取村中最為凈潔的山泉,煮沸的開水必稍擱片刻再行沏泡,茶具必選用半透明縷空細花的薄胎瓷碗,沖泡時必先以小量開水潤濕茶葉,然后泡至七分滿淺,觀沏在杯中的名茶,湯色亦濃亦淡,如釅如醇;看盞中的葉芽,若眉若花,栩栩如生;賞手中茶杯,見香霧繚繚、云氣裊裊;啜杯中茶味,回味悠長,清香撲鼻,令長輩嘗后心曠神怡。據(jù)當?shù)乩先酥v敘,畬家媳婦用茶敬孝上輩、鄰里和睦是傳統(tǒng)風俗,只是發(fā)展到今天,使娌妯茶俗更增添了溫馨的家庭氣氛。畬家客人進門不分生熟,必給敬茶??腿撕炔枰屩魅艘粵_一泡,當?shù)胤Q喝二道茶,不飲二道就走視為失禮。如果客人確實不喜飲茶,也要事先聲明,第三道主人就隨客意不再沖泡了。但在惠明寺附近一帶,這里由于長年云霧繚繞,使得惠明茶不僅香高味甘,且數(shù)沖不淡,因此客人若沖三杯、五杯,主人更為高興,已顯示自己的茶葉品質(zhì)優(yōu)佳??傊骺彤尲?,主人必以茶敬待,讓你喝個夠,喝出“一杯淡,二杯鮮,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味猶存”的惠明茶韻。古老動人茶傳說畬族人民的生活離不開茶,畬族人民的文學也離不開茶,在豐富的畬族文學作品中,故事傳說便是最精彩的一種。在畬鄉(xiāng)景寧,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古老動人的茶傳說,相傳唐永泰年間,有一天在四川峨眉山勤修苦練了50年的老瘩和尚云游經(jīng)過此地,他獲悉南泉水的甘寒清冽,擬品嘗一番,便奔赴泉源,卻因長途跋涉勞累過度而昏迷倒下,多虧上山拾柴的雷太祖看見,用山泉救活了和尚,并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寮里休養(yǎng),老瘩和尚由于吸飲了南泉水,身體日見健壯,他見這里云霧繚繞,是個建寺坐禪的好地方,于是化緣建寺山中,為報救命之恩,他在寺院周圍播下了從峨眉山帶來的茶籽,并精心用南泉水澆灌,以收取茶葉酬謝恩人。有一年鶴溪一帶瘟疫流行,老瘩和尚得知后馬上采下寺院周圍的茶樹新芽制成干茶,并取寺旁南泉水烹煮,走門串戶向病人施茶,沒幾天,喝過老瘩和尚施舍的茶湯的病人都獲得康復,山民追問:“大師傅,你叫什么名字?”老瘩和尚低聲念道“此身難報祖恩惠,留下寺茶照山明,我的名字就在這副楹聯(lián)里,后來山民反復琢磨,方知大師傅原叫惠明和尚,為感大師之恩,山民把他化緣建造的寺院稱作惠明寺,把他施舍的茶定名惠明茶,居住寺旁的畬民亦把村莊更名為惠明寺村。民間傳說雖無據(jù)可考,但這一僧一茶、一寺一村巧妙地把茶文化和佛教文化緊密的融合在一起廣為流傳,可見畬家茶文化歷史之悠長。如今惠明茶已成為畬家名優(yōu)特產(chǎn),由于采制精湛,品質(zhì)優(yōu)異,1999年中國國際農(nóng)業(yè)博覽會還認定惠明茶為全國名牌產(chǎn)品。雅俗共賞茶詩文散見于各種史料中的茶記載、茶詩文是畬族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茶記載記事詳實,茶詩文贊賞得當,讀來清新雋永。據(jù)《景寧畬族自治縣志》記載,畬家創(chuàng)制的惠明茶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就被列為貢品,有《處州府志》記載為證,“入京馬上爭矜貴、黃封紅裹呈楓宸”,詩句描敘了當時入京進貢非凡場面。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惠明茶榮膺美國舊金山萬國博覽會一等證書和金質(zhì)獎章,景寧縣把這一光榮歷史載入《景寧縣續(xù)志》稱:“茶葉各區(qū)皆有,唯惠明寺及氵祭頭村出產(chǎn)優(yōu)佳,民國四年得美利堅合眾國萬國博覽會一等證書和金質(zhì)獎章....?!鼻逑特S十年(公元1860年),詩人嚴用光題詠《惠明寺茶歌》,“敕木山峰插蒼,南泉列岫排嶙峋,古柏老松何足數(shù)、山中茶葉殊超倫??旗槍一一相排列、滿甌色味良精醇,我聞當年陸羽著茶徑,苦香茗多良因、四十三品別高下,千秋俎豆祀茶神,洛陽盧仝最相識、飲過七碗無逡巡,二公不到南泉地、坐令異卉嗟沉淪...... 茶歌描素了茶區(qū)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和優(yōu)異的名茶品質(zhì),憾嘆唐代茶圣陸羽和頗有見識的盧仝沒到過這偏僻的惠明寺,未將茶中珍品載入史冊。1929年德國學者史圖博來景寧敕木山區(qū),對畬族歷史和風情民俗開展調(diào)查,親身飽受了畬民以茶為禮,以茶待客的熱情好客,在他撰寫的《浙江景寧敕木山畬民調(diào)查記》中,揮筆留下“人客落寮就面座,一碗濃茶無須討,路里頸燥忖茶食,心里想來食幾多”的贊句。畬族是一個善于歌唱的民族,他們以歌佐茶,以茶作歌,歌唱社會主義好、歌唱畬家新生活,如《畬民向黨獻茗茶》、“畬民勤勞多種茶、水甜茶香遍畬家、金杯玉盞捧手上、敬向給黨獻茗茶”。喝出了畬民一心向黨的一片忠心。畬族茶文化是中華茶文化的一個組成部份,1979年著名茶學家莊晚芳教授等人編著的《中國名茶》、1991年陳宗懋研究員主編的《中國茶經(jīng)》專著,先后對畬家惠明茶作了詳盡記述,本縣文藝作者肅堅撰寫,珠江電影制片廠攝制,反映景寧畬族人民茶事活動的影片《喜鵲嶺茶歌》亦已上影,畬族茶文化已向縱深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