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炒茶一般用什么茶
炒茶用的白色的是一種植物油叫桕子油。
2. 什么茶需要炒茶
1.扁形茶和單芽茶的提香。
扁形茶中的龍井茶、舜皇玉龍和單芽茶中的雪水云綠等茶葉冷藏后,最好用龍井電炒鍋手工輝炒。輝炒溫度以茶溫上升至65℃(稍有燙手感)時為宜,若低于60℃,提香效果不佳,高于70℃,則易產生老火味。也可用多功能機、理條機進行加溫輝炒或用吹風式的901型或951型名茶烘干機烘焙。用烘干機烘焙時,掌握進風口溫度110℃,時間5~8min為宜。需要注意的是,這兩類茶不能用瓶式炒干機滾炒,滾炒后干茶色澤灰白,會影響經濟價值。
2.毛峰類茶的提香。
如黃山毛峰、蘭溪毛峰、碧螺春等茶,干茶表面都覆有茸毫。這類茶只能用名茶烘干機烘焙。熱風溫度105℃左右,復烘攤茶厚度為6~8cm,時間10min左右為宜。
3. 什么叫炒茶?
野生炒茶沒有經過發(fā)酵,是綠茶的一種。
4. 炒茶用什么茶壺
揭陽炒茶具有隨齡變醇、隨齡變好的品質特點。當地每一個茶農都有儲存炒茶的習慣,把老茶當寶,非親非友或貴賓絕不會讓它輕易露臉。
一般家庭儲存炒茶,適宜用普寧市桂正山的陶瓷茶壺作為儲茶容器。
5. 炒茶是怎么炒的
1.鮮葉攤放:鮮葉攤放與手工炒制一致。一般攤放在竹制器具上,厚度2—3cm,均勻攤放6—8小時至鮮葉萎軟即可。
2.炒制準備:新茶機鍋腔應用洗潔精清洗,并用清水洗凈擦干。接好地線、擺放平穩(wěn)。再將電源打開預熱(電加熱新機預熱時產生異味屬正?,F象)。燒炭機應先點燃白炭預熱(炭放置要均勻,使鍋腔受熱均勻)。
3.青鍋:起始溫度一般在250~260℃(視各茶機及青葉而定)。當實際鍋溫升至設定溫度時,在鍋中擦上制茶專用油并用抹布擦勻;然后均勻投入茶葉,一般高檔青葉250~300g/鍋、中檔青葉300~350g/鍋,然后開機翻炒;期間逐步加壓,一般每半分鐘加一次,加壓程度主要看炒板(以能帶起茶葉、又不致使茶葉結塊為宜,不得一次性加重壓),鍋溫應先高后低并視茶葉及時調整(溫度一般分三段:第一階段鍋溫從青葉入鍋到茶葉萎軟,一般在1.5分鐘左右;第二階段比第一階段低20~30℃,到茶葉松手止;第三階段溫度一般在200℃左右,此時是做扁的重要時段,一般恒溫炒)為提高扁平度,在殺青4~5分鐘,茶葉基本成條、松手,即第三階段時,增加“磨”的動作,建議在方式“1”和“2”之間看茶葉選擇,至茶葉扁平,含水量在30~40%時停機出鍋。青鍋用時一般7分鐘左右。
4.攤涼回潮:青鍋葉攤涼,并收攏回潮1~2小時,經簸、揀后即可輝鍋。
5.輝鍋:一般鍋溫控制在150~160℃左右(若青鍋葉太潮,下鍋時可適當提高溫度而后再降低溫度);均勻投入青鍋葉300g左右,然后開機使茶葉自然翻炒1分鐘,手感茶葉回軟時,適當加壓;采用塌炒方式,期間逐步調整加壓程度,一般在3.5~4.2指示位置之間,各機稍有差異;炒制2~3分鐘時,增加“磨”動作,建議在方式“2”和“3”之間調整,期間適時調整溫度;炒至茶葉8—9成干時起鍋,進行手工輔助。
6. 炒茶里面都放什么
一、茶園里的土壤酸性;
二、制茶過程某些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好,霉到了;
三、存放時,受潮霉到;
四、內質不夠茶質弱的茶,在霉雨天,濕度大時也會吐酸。
以上諸種情況,或單一存在,或二種以上,或幾種共存都有,反正茶葉吐酸是不好的。人的舌面中間的兩側的味蕾對酸感應比較敏感,茶友如果要試某款茶有沒有吐酸,可特別注意該處。
7. 什么茶要炒
這是做茶的一道工序,叫“殺青”。
也就是將新鮮的茶葉經過炒制以后去掉茶葉中的青草氣,之后再經過其他工藝,例如“烘青”或者“曬青”等固化保留茶葉本身的香氣。最后出成品茶,供人們飲用。福州奶奶炒的茶,一般應該就是所謂的鐵觀音(綠茶類)。其他茶葉也會有這道工序的 。
8. 炒茶放什么
首先將采摘來的茶葉清洗一遍,把躲藏在茶里的小蟲子碎屑清理干凈,采茶葉時最好選擇一種一心一意的味道,更好,更清香,洗干凈鍋燒熱后就可以把茶葉倒進去,大鍋受熱面積大茶葉不會堆成一堆,另外柴火灶好控制火候,然后小火不停的用手翻炒動作,要稍微快些,不然茶葉會燒焦,用手炒靈活,而且不能帶一次性手套,所以在炒茶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凈,控制火候就這樣不停地翻炒,注意不要燙傷手,十多分鐘之后可以一邊翻炒,一邊用手揉搓,這樣可以使茶葉子更好地圈一個小時左右,炒到變色加快芳草的速度出鍋時,用報紙墊在容器里貪涼,第二天就可以泡著喝了
9. 炒茶都放什么
、首先把紫蘇葉子摘下并洗干凈;
2、在鍋中倒入水燒開,把紫蘇葉放入,小火煮5分鐘,撈出紫蘇葉;
3、往料理機中加放涼的紫蘇水和100g山竹肉;
4、充分攪拌后過濾一次;
5、杯里放滿冰塊,加10g檸檬糖漿,沒有的話放蜂蜜或者果糖漿也行;
6、再倒入山竹紫蘇汁;
7、表面放幾顆山竹,點綴一片薄荷葉;
8、飲用前把糖漿攪拌均勻